2月16日下午,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大会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学院党政领导陈晓平、柳艾岭、余丰、李发宗、林敏、袁泉、张海燕、洪树立出席会议,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会。大会由前湾校区管委会主任、机汽学院党委书记柳艾岭主持。此次大会旨在全面总结过往工作,精心部署新学期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全院共识,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下午13:00,在主持人柳艾岭的引导下,全体与会人员整齐起立,共同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大会正式拉开了序幕。

本次会议共设有四个议程:首先,新入职的7位教师依次登台进行自我介绍,详细阐述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这一环节旨在增进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融合,为学院的师资团队注入新的活力与思维碰撞。

其次,学院副院长余丰总结 2024 年学院工作。在人才引进上,成功引进25位博士和省级专家王涛教授;科研平台建设方面,获批浙江省国际合作实验室(浙江-塞尔维亚新能源汽车技术联合实验室)和浙江省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上,陈晓平教授团队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易新华副教授作为参与单位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机械专业硕士点获批。同时,他指出 2025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形势向好,号召青年教师积极准备,充分借助 AI 优化文本,提升申请竞争力。学院将推进“双业建设”和产教融合,开设海天班,计划与大相科技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2025年学院将继续推动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提升整体实力。

随后,学院副院长李发宗汇报学院教学工作。2024年学院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6项,校级4项,但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课程建设申报积极性不高。2025 年春季学期,学院将从教师、教研室、教学督导三方面发力,同时推进吉利双元制建设,专业认证等重点工作,举办教学沙龙、专家讲座,提升教学质量。

学院副院长袁泉汇报学院科研工作,2024年学院获批2项省级平台,荣获2项省科技进步奖,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13项市厅级项目(含2035重大专项4项),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经费超200万横向项目2项。发表 29 篇论文,其中19篇为SCI /一级核心。2025 年学院将推进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并积极申报省级平台及重点实验室,申请各类基金和专项,加强科研成果产出与学术交流,提升科研竞争力。

学院副书记林敏汇报学院学工工作,提出新学期学工工作重点从三方面发力:筑牢安全防线,抓好学术规范与实验室安全,重视学生心理疏导和防诈教育;提升招生就业质量,拓展生源、深化考研指导、强化校企合作,巩固96.7%的高就业率;强化学科竞赛建设,聚焦 “A 类 +” 赛事,集中资源、完善考核、构建生态链,突破经费限制,扩大学生参与面。

最后,校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机汽学院院长陈晓平作总结讲话。他先亲切问候了在场的全体人员,营造出融洽的交流氛围。随后,陈晓平回顾学院发展历程,讲述曾经面临的艰难险阻,以及师生们如何凭借不懈努力克服困难,造就了如今的成绩,引发了老教师们的情感共鸣,激励他们继续发挥经验优势,助力学院发展。紧接着,他面向新进教师,阐述了学院未来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发展方向,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发言末尾,陈晓平表达了对学院 2025 年发展的殷切期望,呼吁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以共同奋斗为基石,推动学院在未来不断突破,迈向更高的发展巅峰。

会议末尾,柳艾岭进行总结与规划发言。他指出,当前学院迎来关键发展期,研究生招生机制转入学院,招生各环节自主性增强。省级科研平台获批,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强调团队协作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在研究生培养上,定期培训导师、建立考核机制,整合教学科研资源,搭建共享平台。呼吁师生依托省级平台,开展科研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号召全体师生以省级平台为契机,在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发力,齐心协力实现2025年学院建设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