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宁波晚报·甬上 | 宁波教育这十年——内涵式提升 跨越式发展 高等教育跑出“宁波速度”
发表时间:2022-10-13 阅读次数:

  2012年至2022年,非凡十年,宁波市高等教育交出令人自豪的答卷!

  十年中,宁波市高等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学科专业提升计划、落实产教融合战略等方面不断突破和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宁波市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迈入内涵式提升和跨越式发展的高速期 ,是高质量发展的十年,跑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宁波速度”。


非凡十年 数据说话

  十年间,宁波高等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让我们从办学规模、质量水平、服务能力三方面数据来了解下。

  首先,宁波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变大。全大市均有高校分布,学生规模稳增,全日制在校生从2012年150660人增至2022年191524人,增幅27%;研究生学生数从5302人增至13875人,增幅162%;毕业生人数从39151人增至56035人,增幅43%。

  高校专任教师从2012年的7829名增至2022年的9842人,其中高级职称从3008人增至4238人,博士教师数从2012人增至3637人。

  学科布局从2012年83个学科增至2022年的158个学科,专业开设点从389个增至504个。而且研究经费大为增加,其中科研经费总额从2012年的46034万元增至96935万元,增幅达111%。

  其次,宁波高等教育质量水平持续增高。宁波大学于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当时全国入选“双一流”高校中最年轻的高校,根据《青塔周刊》,2009-2022 年度,宁波大学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居全国高校第56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于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高校;宁波工程学院于2016年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

  十年间,宁波高等教育出现一系列零的突破标志性成果:国家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达60个,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国家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ESI全球前1%学科达10个、全职院士有10人。

  同时,高等教育服务能力更为强大,其中获得专利累计12459个。高校服务社会培训开班31449班次,累计培训人数为2105817人。

 

十年育人 造就栋梁之材


1、宁大毕业生谢熙的故事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最主要职能之一!十年间,在甬高校培养402271名毕业生,其中的168953人留甬工作。这些毕业生奔赴全国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

  宁波大学毕业生谢熙的故事就是这40万毕业生的一个缩影,通过他的经历,我们看到一座城、一所高校和个人共生成长的关系。


谢熙在宁波大学本硕博连读,并留校任教,见证了宁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十年


  老家湖北黄冈的谢熙,2006年踏入宁波大学,当时,他看重的是宁波这个活力无限的副省级城市,“想到大城市见见世面”。谢熙本科读的是生物工程专业,2010年考研师从宁大海洋学院博士生导师朱冬发教授,攻读海洋生物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之后一路向前,又接连在本校读了博士。

  2016年谢熙博士毕业,留校任教成为一名讲师。从“当学生”到“教学生”,从宁大毕业生到宁大教职工,谢熙见证了十年来宁波大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2年前,谢熙所读的生物学专业并不是学校优势学科,而在去年生物学获批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此宁大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5个。

  谢熙一路跟随学校的发展成长进步。如今,他在海洋学院教授《遗传学》《高级细胞生物学》《动物学实验》等数门课程。此外,他还一直跟随导师朱冬发教授搞科研,是宁大海洋学院发育生物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他从事蟹类性别调控和发育生物学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各一项;以主要完成人身份获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发表SCI论文14篇。

  不曾感受岁月的蹉跎,是因为谢熙和他的宁波大学一样,不曾虚度光阴,坚守梦想和情怀一直跋山涉水、努力向前。

  

2、海天集团的校企合作

  十年来,16万余名毕业生从在甬各高校毕业后,选择留在宁波,在这座城市发展成长,助力社会经济发展。而宁波更是热烈张开臂膀,求贤若渴,创设更多舞台让有才之士在这片热土上施展才华。

  海天集团组织与发展总监、海天大学执行校长陈兴和在甬多所高校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告诉记者,海天人才培养和储备,得益于宁波高等教育十年来的不断发展。“这些年宁波高校培养的人才,为我们企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陈兴对在甬高校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机电)学院学生在海天集团捐赠的实训大楼内实训。


  海天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注塑机制造商,一直非常重视技能人才和校企合作。近年来,平均每年有200余名在甬高校毕业生进入海天集团,在新招应届毕业生中占比40%  ,他们从事技术研发、营销售后等核心关键岗位。

  在甬高校为海天输送大量人才,海天集团与在甬高校也形成了紧密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比如“海天工程师班”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与海天集团开展的联合培养项目。该班采用校企“双导师制”,在课程和毕业设计上融入企业实际问题,后期完成毕业设计并通过后,均可留在海天集团工作。

  “我们在人才培养和储备上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一是中高层管理人才,相对应的与在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开展合作。我们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海天学院,2014年《基于“院园融合”的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喜获高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陈兴说,海天集团与宁职院产教融合探索又复制到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北仑职业高级中学、鄞州职业高级中学等中高职院校上,为企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记者了解到,在甬高校是宁波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的重要来源。宁波舟山港、海天集团、吉利汽车、中华纸业.......十年来,宁波一大批企业,与在甬高校和职业院校陆续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些企业中。一项项改革创新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并产生共振叠加的实际效果,使得在甬高校在高质量人才培养领域迸发出澎湃活力!


十年创新  与宁波血脉相连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十年来,在甬高校肩负服务支撑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重任,把握产教融合的发展命脉,服务区域提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军师”。与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城市生态同频共振,助推宁波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推动现代产业体系,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在甬高校力量。


1,搭建平台 共建校企(地)科研合作

  作为地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宁波大学历来具有地方智库的美誉。从成立之初就把学校发展定位在“与城市共兴共融”上。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娄永江是宁波许多企业家眼里的红人和能人。糟香大黄鱼、五香风鳗、绿色即食海蜇丝等,这些宁波市民饭桌上的美味都是他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新品。10多个新产品带动企业每年新增产值   5亿元以上。通过合作,他还成功开发脱脂大黄鱼,不仅解决了千吨养殖大黄鱼“卖难”问题,还在35家规模以上企业推广,形成了年加工5000吨养殖大黄鱼的新产业,年新增产值2亿元以上。


宁波大学和中铁大桥勘探设计院集团签约


  大型桥梁是国家交通命脉,重大船撞桥事故常导致桥毁、人亡、船沉、环境污染等灾难性后果,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宁波靠海,有不少跨海桥梁,隐患突出。宁大杨黎明团队“大型桥梁防船撞关键技术”在大型桥梁防船撞关键技术与设施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到了宁波象山港大桥、福建平潭海峡大桥等地。在校地企合作大型签约仪式上宁大科研团队与中铁大桥勘探设计院集团合作共同承接港珠澳大桥防船撞大型项目,为国家大型桥梁安全防撞提供“宁大智慧”。

  据了解,目前宁波大学与地方政府共建地方研究院11个,与企业共建校企研究院14个,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校企(地)科研合作平台  180个。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办学,目前已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个学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2、精准服务 探索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

  在甬高校精准服务着行业企业发展。2022年1月7日,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首批50所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对外公布,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作为我省两所入选学院之一进入名单。汽车产业是宁波重点打造的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产值占据浙江省半壁江山。汽车学院所在的前湾新区(核心片区此前为杭州湾新区),拥有大众和吉利两大整车企业,领克、吉利、大众、斯柯达四大整车品牌,整车规划产能已达150万辆,并集聚了韩国万都、中信戴卡等15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打造汽车产业“中国龙湾”。

  杭州湾汽车学院院长陈晓平介绍说,学院在汽车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高校、产业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加速培养围绕汽车产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形成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链相互链接,促进了各成员单位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数据显示,近八年,学院培养本科生3800余名,就业率 98.23%,51%毕业生留在宁波就业,其中近四分之一在前湾新区就业。


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精准服务行业企业。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学院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上持续探索。学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新区丰富产业资源优势,汇聚国内外顶级专家团队,搭建或共建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难题,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人员培训、专题调研等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信息咨询等服务,指导企业创建国家、省、市级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

 

3、校企合作 助力企业成为行业“单项冠军”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名单中,有一位连续合作了十余年的“老搭档”:2005年,亟需技术创新来突破生产现状的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叩开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大门。


国家名师孙向东(左)带领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改服务 


  仅用几个月时间,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孙向东教授带领团队,技术攻坚完成了石油树脂生产工艺路线优化,使当时趋于停滞状态的公司重新运转,实现一年扭亏为盈,产值三年翻番。

  高度契合的需求是成功合作的关键,一场双向奔赴的深度合作就此延续。这些年来,校企双方以突破关键技术壁垒为核心竞争力,获得45项发明专利,协同创新研发了20余个石油树脂新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推动国家乙烯副产物综合利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预计突破100亿元,其产品石油树脂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4、乡村振兴  积极赋能成果显著 

  近年来,我市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果显著。

  走进鄞州区首南街道鲍家耷小区,整洁的道路边花团锦簇、可爱的卡通人物迎候一旁,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浙江万里学院携手社区以艺术赋能,不仅为鲍家耷小区设计了专属IP形象,还定制了专属品牌文创产品,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口袋花园”“社区花路”。而且万里学院以社区真实人物(群体)为原型,设计了“鲍爷爷”、“啊耷”、“鲍小家”三个 IP形象,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受居民喜爱。不仅如此,“鲍爷爷”的共享花园在重新设计之后,还被铺上了洋气的“花路”,在原有绿化基础上添加了教育空间功能。


浙江万里学院为鲍家耷小区设计的Ip形象


  据悉,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甬院校相关专业联合组建了非实体行业学院——宁波市文化创意学院,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以点对点形式开展“创意点亮乡村”行动计划”,广大师生进村进行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历史文化村保护利用等项目调研和开发,深入挖掘农村特色和农村文化,取得一定成效。

  在甬各高校和地方深度合作,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比如,浙江万里学院与鄞州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鄞州-万里乡村振兴研究院”,利用万里在生物种业、水产养殖、果蔬栽培、智慧物流、数字化乡村、文创设计、农旅规划、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人才优势,围绕鄞州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需求,开展农业农村发展战略咨询与规划、农村改革与乡村治理、乡村农旅融合设计、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服务,为鄞州区在建设区域农村农业现代化先行区、打造乡村振兴的“鄞州样板”提供科技助力。


原文链接:https://xr.nbwbw.com/info.html?news=297508_1

链接:2212.htm


地址: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二路769号       电话:057482351628       邮编:315336  
© 2020 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