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
0855机械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方案
(2024版)
一、培养目标
按照宁波工程学院立足宁波,服务浙江,面向全国,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与目标,本申请点围绕宁波先进制造领域,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需求,在动力电池安全技术、汽车轻量化技术、车身智能制造技术专业领域,培养具备扎实系统专业基础、较强实践能力、较高职业素养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服务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专硕须达到如下要求: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坚持知行合一、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败与挫折,恪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拒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能够通过阅读、检索、学术交流等途径获取知识,了解机械行业的动态和热点,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三)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行业领域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具有良好的综合实践素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高效地组织工程项目实施和科技项目开发。
二、培养方式及学制
(一)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今后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
1、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须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培养单位集中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学校或企业开展。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
2、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4、“产教”双融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业共建联合培养基地,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二)学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全日制硕士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含休学期和保留学籍)。
三、专业领域(方向)
本机械硕士专业申请点的研究领域为高端装备领域中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设置了3个研究方向: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技术
本方向承担:①高性能动力电池设计与安全评估;②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安全边界表征;③动力电池模组热管理和安全防控技术;④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研究任务。
(2)汽车轻量化技术
本方向通过开发高强高吸能铝合金泡沫防护材料,升级汽车防护系统,提高汽车安全性及轻量化;突破传统有色金属压铸技术,从模具设计和压铸工艺着手,研发高强高韧新型铝合金材料,实现整体车身的大幅减重。
(3)车身智能制造技术
本方向开展机器人技术在车身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开发机器人技术的自主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提高车身智能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此外,通过研究人机协作和机器人间的协作技术,实现更加安全和高效的生产环境。
四、课程体系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应体现先进性、模块化、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应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应注重发挥在线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协同优势。机械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其学位课程主要是针对机械领域特点和企业需求而设置的。课程设置中基础课程和行业实践课程有机结合,注重实务实操类课程建设,采用案例教学、专业实习、真实情境实践等多种形式,提升解决行业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16学时可计作1学分,专业实践32学时可计作1学分,总学分应不少于34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程7学分、数学类基础课程4学分、专业基础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另外,须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论文中期报告(1学分)、毕业答辩等环节。
五、培养环节与要求
(一)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在校企联合实践基地进行,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1)实践教学时间与学分
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为1年,实践教学采用学分制,须修满6学分。
2)实践教学地点和内容
实践教学在校企联合实践基地进行,包括吉利汽车研究院、中国汽车研究技术中心、上汽大众等行业龙头企业。校企导师组联合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确保研究生能够参与工程技术类课题,有效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报告及实践教学学分
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实践报告,并由实践基地就研究生实践学习情况给出鉴定,填写《宁波工程学院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表》。实践报告由企业导师审核签字,交所在学院考核备案,经考核合格后专业实践记6学分。未通过专业实践考核的研究生,不得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二)学位论文和毕业与学位申请
1)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工作须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由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论文形式: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2)毕业与学位申请
机械(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科研成果量化指标(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申请人以宁波工程学院作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第一署名作者身份或导师第一申请人第二在本研究领域至少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1篇,且发表的期刊须在《宁波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目录》或《宁波工程学院主要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目录》内。
B)、申请人有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第一排序署名的1项授权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2项,或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须在论文中标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章节,上述成果须经学科专家组审查认定)。
C)、申请人获得工程实践成果或案例1项,须经过学科专家组认定,认定通过者方可,并于答辩前交至学院核查。
3)硕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按《宁波工程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宁工发[2022]151号)的有关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硕士生应根据评审和答辩意见进行论文修改,形成正式硕士学位论文。
4)硕士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达到学校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
5)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度。具体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
研究生入学后,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依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按时制定和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七、课程设置



本培养方案执笔人:
袁泉
时间:
2023
年
10
月
本培养方案审核人:
李发宗
时间:
2023
年
10
月
本培养方案审定人:
余丰
时间:
2023
年
10
月